如果有人说美洲大蠊可以治胃病,肯定很多人都会表示不信。但是如果这个结果是采访多位中医专家后得出的结论呢?研究表明,美洲大蠊确实是降低胃病复发的良药!
不用疑惑,因为这里的美洲大蠊和我们平时常见的蟑螂并不是同一回事儿。我们平时见到的蟑螂“小强”叫德国小蠊,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叫美洲大蠊。美洲大蠊是“小强”家族--蜚蠊科中体积最大的一类,触角长,体长能达到40mm,是蜚蠊科里面唯一科学证实可以入药的品种。
那为什么只有美洲大蠊可以用来入药呢?原来,美洲大蠊体内含有多种氨基酸、多元醇及小分子肽类等活性物质,其提取物更是具有消除炎症水肿,改善创面微循环,促进肉芽组织生长,加速机体病损组织修复及抗炎的作用。美洲大蠊呈现出广泛药理作用,广泛在临床上应用,其成为消化科领域不可取代的药品。
美洲大蠊治病在我国也早有先例。美洲大蠊作为传统中药材,在《神农本草经》、《本草纲目》、《本草经疏》中都有记载。传统中医认为,蜚蠊科入药动物有活血散瘀,解毒消疳,利尿消肿等效果。这也表明了美洲大蠊在促进组织修复和抗炎方面的显著作用。
据研究发现,人体的胃其实有一套自己的保护和修复屏障,而这个屏障就是胃黏膜,胃黏膜具有强大的保护作用。在正常情况下,胃黏膜不仅能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的自身消化,还能防止幽门螺杆菌(HP)、各种食物、酒精等刺激造成的损伤,因此可以免受胃病的侵扰。而胃黏膜一旦受损,就会打破胃里的平衡,胃黏膜也失去了防御功能。当受损的胃黏膜再遭到胃酸、酒精等侵袭时,胃就容易产生炎症、糜烂、溃疡,从而引发一系列的胃病问题。而在当今的市面上,大部分胃药都是针对胃病症状的治疗,像抑酸的PPI、杀HP的抗生素、以及黏膜保护剂等,都只能解决当下胃痛的症状,不能解决胃病复发的问题。如果停药,胃病还是容易反复发作。